省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黨委:辦好用活“四個課堂”打造學習型黨組織
發布日期:2023-02-24 19:45 來源:省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字體:[ 大 中 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江蘇省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黨委牢牢把握“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將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全面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企戰略相結合,精心打造黨員信賴、群眾滿意的“四個課堂”,真正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學習型、服務型、和諧型”企業建設的強大動力。
突出黨性鍛煉,“理論課堂”筑牢思想根基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通用好中心組理論學習、支部政治學習、“三會一課”以及集團“網上大學”等平臺,構建出“黨委領學、支部促學、黨員共學”的聯動學習模式。聚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黨委委員支部行”“建功新時代大討論”主題黨日、“新征程上”演講比賽以及支部結對互學等活動,深學細悟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深化“綠水青山?青年學習社”和“日讀一文、周看一刊、月讀一書”特色活動,組織支部黨員誦讀紅色經典、銘記百年黨史,在重溫生態環保工作的發展歷程中感悟使命擔當、爭當環保衛士。加強形勢任務教育,開展“十四五”發展戰略規劃宣貫、企業文化大討論、“我為黨的二十大建言獻策”等活動,把科學理論武裝所激發的精神動力和企業文化所沉淀的軟實力,匯聚成促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內在合力。
突出戰略牽引,“科創課堂”燃動創新引擎
把科技創新擺在戰略位置抓牢抓實,充分運用黨建思維,發揮黨建優勢,用黨建串聯產業鏈、供應鏈,融入科技前沿推動發展。與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等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開展結對共建,邀請權威專家“點對點”送技術,“面對面”講理論,借力行業頭部科技力量賦能主業發展。加速打造關鍵技術團隊,培育2支PI團隊,籌建5支前沿技術攻關團隊。2022年,公司新申請專利50項,新增授權專利68項,授權軟著19項;“多尺度大氣物理過程對我國臭氧污染影響研究與應用”獲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化工園區土壤地下水環境監管預警與智慧決策平臺”和“江西撫州市東升工業園區2萬t/d污水處理廠提標工程”兩項創新成果入選國家名錄;成功獲批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入選江蘇省研發型企業培育名單。
突出融合互促,“業務課堂”鍛造發展尖兵
聚焦主責主業,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黨委統領、支部牽頭、全員參與,把崗位培訓抓在經常,融在日常,著力打造一支黨性修養高、專業素質好、技術能力強的優質人才隊伍。深入實施“導師制”,選取業績優、作風佳的黨員骨干發揮“技術+作風”的雙引領作用,針對新員工切入工作難、標準把握難、短板突破難的問題“對癥下藥”,技術總工及各專業負責人“以老帶新”,幫助新員工快速融入業務。持續深入開展“青年黨員學堂”,建立“人人講學”制度,普通黨員走上講臺,結合最熱門的行業動態、最新的政策文件和當前的技術難點開講,以講代學、互講互學點燃學習熱情。2022年,培養“333”高層次人才3人、省產業教授2人、省“雙創”博士1人,獲評高級職稱20余人;1名博士入選江蘇省“雙創博士”培養計劃和建鄴區“企業專家工作室”項目,1名博士獲得南京市歸國留學人員項目資金支持。
突出多元互動,“實踐課堂”彰顯國企擔當
積極踐行社會責任,聯動各方力量,將錘煉黨性的課堂搬到重大項目、鄉村振興以及環境公益活動的現場,用實際行動詮釋國企責任與擔當。聯合省、市生態環境部門,開展“關注生態環境與健康,共建美麗家園”公益宣傳,提升居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和生態環境法治意識。組織開展“拔除一支黃花,保護生物多樣性”、長江環保志愿者等活動,參與杜克大學組織舉辦的秋季DKU鳥撞項目,改善鳥類生活環境,共同守護多樣生物的美好家園。定期組織黨員深入結對幫扶村、園區、企業等一線,開展調研學習和環保政策宣貫,引導社會各界共建、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推動“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落實落細,開展慈善一日捐、沭陽困難學生結對幫扶、消費扶貧等活動。2022年,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凌虹獲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先進個人,省第十五批科技鎮長團東海團長包健、淮安駐村“第一書記”牛川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鄉村振興,在平凡的崗位上詮釋出新時代黨員的初心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