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丨江蘇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繪就“人水和諧”生態畫卷
發布日期:2023-09-08 21:34 來源:江蘇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字體:[ 大 中 小 ] 江蘇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省環保集團水務板塊核心子企業,公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聚焦市政水環境綜合整治、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大主營業務開展投資建設運營工作,以實際行動為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
牢記囑托秉承使命,堅決扛起治水重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杯h境治理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產業公司深根水務多年,始終以守水有責、管水擔責、護水盡責的政治自覺奮力扛起治水護水的擔當使命。
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領域,公司緊緊圍繞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重點任務,持續在農污治理投建運管創新上下功夫,讓治理難點變成亮點,為推進鄉村振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貢獻了國企力量,展現了國企擔當。錫山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總投資近12億元,共覆蓋502個自然村,新建站點78個,配套污水管網約866公里,日處理生活污水9050余噸,惠及農戶23174戶,解決9萬余農村居民的生活污水處理問題;邳州農村污水治理項目共計覆蓋97個行政村,覆蓋站點106個,配套污水管網約238.56公里,日處理水量達5840噸;如東縣農村水環境治理項目共覆蓋189個行政村,覆蓋站點1700個,配套污水管網1624公里,惠及農戶72858戶,解決近26萬名農村居民的生活污水處理問題。
在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域,公司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持續解決河湖突出問題,實施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渭塘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以減污、活水、凈水為抓手,重建主管3km,整治排口22個,新建泵站15座,年削減入河污水約18萬噸;打通斷頭浜8條,新建原位凈化濕地、生態塘8座,生態修復水面約11萬平方米,底泥改良約25萬平方米,每天提供約4萬噸補給清水,為提升水系自凈能力、生態擴容創造條件;江都水生態環境整治項目以河湖水質改善為目標,整合管網、污水、河道、泵站、涵閘等建設,項目總投資6億元,服務區域12平方公里達標區內33.36公里市政排水管網完善及修復工程、180個居住小區及公建排水管網完善工程、85000平方米的河道治理工程和64000平方米的景觀亮化工程惠及人口40萬,涉及河道9.3公里、新建管網79公里。
在市政和工業污水治理領域,公司深入貫徹并攻堅推進節能減排、污水資源化利用,以高水平治理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揚中興隆污水處理廠建設總規模為5.0萬噸/日,服務范圍涉及科技園區、工業園區及新老城區,污水處理涵蓋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灌云污水處理廠項目設計總規模為2.0萬噸/日,主要收集、處理工業集中區紡織工業園的印染廢水;如東洋口港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總規模5.0萬噸/日,主要處理洋口港臨港工業園區內的工業廢水和長沙鎮部分生活污水。公司在運營污水處理廠出水主要指標均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9-2002中的一級A標準,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環境容量。
探索路徑破解難題,努力貢獻江蘇智慧
創新整縣制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錫山模式”,業內首創開口式分期滾動投入的投資建設運營的模式,規避了一次投入、建管分離的風險?!板a山模式”的成功實施,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了可復制的新路徑,得到了國家生態環境部、綠色發展基金及省國資委、省財政廳和省生態環境廳的高度評價和大力支持,今年“錫山模式”又走進了全國“實訓課堂”,持續釋放示范引領效應。
以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提升為重點的“渭塘模式”,為集鎮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提供了新示范。項目采用“1+8年”政府采購服務模式,在降低財政負擔的同時也便利了政府的監管,“四統一”的實施方式有效規避了水環境項目碎片化實施、建管分離的不足。通過項目的實施,鎮區水環境得到顯著地改善,進一步加強了太湖流域及陽澄湖水系的保護力度。該項目在今年蘇州市相城區舉辦的幸福河湖建設現場推進會中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成為幸福河湖創建的標志性成果。
解鎖城市水環境流域綜合治理新樣板的“江都模式”,為城市水環境流域綜合治理探索了企地合作新方案。項目按照“以省為主、省區共建、聯合運營”原則投資建設。采用“可行性缺口補助+經營性收入”的類PPP特許經營模式,探索并總結了技術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費控管理、標準化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在城區雨污分流項目中的實施經驗。通過項目的實施,屬地污水廠進水主要污染物濃度提升了30%,城市水環境質量躍升全省縣(區)前四,城鄉人居環境顯著提升,有效守護了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水資源的安全。該項目亮相于2023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并在80余個運河城市生態修復案例中脫穎而出,成為生態修復典型案例之一。
打造工業園區污水治理提質增效示范標桿的“洋口港模式”,為改善區域投資環境提供堅強助力。以“洋口港模式”投建運管的洋口港工業污水處理廠項目對削減開發區污染物排放,改善開發區的水環境情況具有顯著作用,為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類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積累了豐富經驗,為當地綠色GDP發展注入新動能,實現了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協同發展。
強化科技創新賦能,著力提升治理能力
公司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不斷加快推進數字化建設、以科研賦能最強路徑,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優勢。
加快推進數字化建設
公司所屬啟德水務自主研發的 “智慧農污站管一體化管控平臺”,實現智慧農污運維,助力農污監管,構建起農污治理智能運行、自動監測、遠程管理、政府監管綜合管理“一張網”,為農村污水治理的長效管理貢獻力量。
在江都水環境項目上打造的“一體三化”聯動智慧調度管控,即資產管理一張圖體系,維護工單智能化,系統調度節約化,系統性能可視化,在水環境技術與建設經驗基礎上實驗數字化建設的“產業”加速度,在提質增效和城鎮水環境質量整體改善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系統推進河湖生態保護治理。
在渭塘水環境整治項目中運用的“廠—網—河”一體化智慧管控平臺,可根據對現狀排水系統的分析、診斷定制化搭建,繪制出排水系統“一張網”,實現區域排水系統運行可控、可視、可調、可預警,助力水安全,提升水環境。
科研賦能最強路徑
積蓄并提升研發實力。為不斷完善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公司計劃投資3000萬元,大力推進技術研發中心實體化運行。目前中心建設工作已完成,可滿足水環境高端生物制劑產品的菌種分離純化、增殖擴培、小試發酵、低溫存儲等驗證實驗需要;搭建產學研融合創新平臺,積極推進博士后工作站申報,與業內優質高校、科研院交流合作,引進技術專家、高校人才,與高校共同培養優秀博士后;注重研發成果轉化,不斷提高中試能力和高端生物制劑生產能力,為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市政水環境應急處置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
建強農污技術研發能力。為進一步增強公司農污治理技術成果轉化,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公司組建專班大力推進農污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建設,開展多課題研究,不斷推進農污設備研發?;仨椖靠偼顿Y約3億元,項目建成后可大幅提升農污設備產能,加快農村污水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設施運行效率。
江蘇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將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深刻把握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部署,全力當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主力軍和排頭兵,不斷深化和鞏固現有工作成果,在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展現生態環保人更大擔當、貢獻更大力量。